防范于心,反诈于行

发布者:jgxy发布时间:2024-09-14浏览次数:110

2024年9月9日至9月15日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是“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金融安全也是网络安全的一部分,为了提高大家的防诈骗意识,小编向大家作以下科普,希望大家能够将预防诈骗牢记于心。

金融安全,它是国家经济稳定的关键,也是我们个人财富的保障。对于国家而言,金融安全意味着金融体系能够抵御国内外各种风险冲击,保持货币稳定、银行稳定、资本市场稳定等。从个人层面看,金融安全涵盖了我们日常的储蓄安全、投资安全、避免金融诈骗等多个方面。

常见的诈骗手段有哪些

1.假冒公检法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国家执法、司法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以被害人涉嫌违法犯罪为借口,要求被害人将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进行查验。电话诈骗

2.包括虚构中奖信息、以熟人出事故急需用钱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汇款。例如,犯罪分子会打电话给受害人,谎称是其亲属,在外地遇到车祸等紧急情况需要手术费,让受害人尽快汇款。

3.网络诈骗利用网络购物、网络交友、网络投资等平台进行诈骗。比如,在网络购物中,诈骗者可能伪装成卖家,以退款、换货等理由获取受害人的银行卡信息;在网络交友中,以恋爱、交友为幌子,诱导受害人参与虚假投资项目。

4.短信诈骗,发送含有虚假链接的短信,如虚假的银行通知短信、虚假的中奖短信等,受害人点击链接后可能会被诱导输入个人信息,导致资金被盗或遭受其他损失。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有个人在社交平台上认识了一位看似温柔体贴的网友,两人相谈甚欢。一段时间后,网友称自己发现了一个非常赚钱的网络投资项目,邀请这个人一起参与。在网友的不断劝说和展示虚假的高额收益截图下,这个人投入了大量资金。然而,当他想要提现时,却发现平台已无法登录,而那位网友也消失不见。

分析:这类诈骗往往先从情感上获取受害者的信任,再利用受害者对财富的渴望。虚假的投资平台通常以高收益为诱饵,而那些收益截图都是伪造的。人们在面对这种看似“熟人”推荐的发财机会时,容易失去理性判断。

如何预防电信诈骗

个人意识方面

保持警惕:对任何突如其来的涉及财物的电话、短信、网络消息保持怀疑态度,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所说的话,尤其是那些声称与钱财相关且要求立即采取行动的情况。- 核实信息:当接到涉及公检法、银行、电信等机构的电话或信息时,不要直接按照对方的指示操作。应主动通过正规渠道(如官方网站、客服电话等)核实对方身份和信息的真实性。例如,银行发送的短信通常不会包含链接要求客户直接点击操作,如果对账户交易有疑问,应拨打银行客服电话或到银行网点进行查询。-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在不明网站上填写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不随意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定期清理不用的含有个人信息的文件、单据等。

技术防范方面

安装安全软件:在手机和电脑上安装正规的安全防护软件、杀毒软件等,这些软件可以对诈骗电话、恶意网站、垃圾短信等进行识别和拦截。- 及时更新软件:保持操作系统、浏览器、常用软件等及时更新到最新版本,因为软件更新通常会包含安全补丁,可有效防止黑客利用漏洞进行诈骗。

社会宣传方面

关注防诈宣传:积极关注社区、警方、媒体等发布的电信诈骗案例和防范知识,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防骗意识。    

参与防诈教育活动:参加社区或单位组织的电信诈骗防范宣传讲座、培训等活动,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深入了解电信诈骗的特点和防范措施。




一审:周婷  

二审:舒莉芬

三审:王璜  

(责任编辑:郭艳)


团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