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大雾天气小知识

发布者:jgxy发布时间:2017-12-01浏览次数:159

入冬以来,我国许多地区接连出现大雾天气。据气象台专家介绍,大雾天气作为秋冬季节的常见自然现象,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中污染物增加,促使水汽凝结的凝结核随之增加,雾的发生频率和强度趋于增加。

雾是由于地面气温下降,饱和水汽在尘埃、微粒、细菌等凝结核上凝结成小水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秋冬季节由于地表辐射逆温作用,雾天出现频繁。据了解,根据成因的不同,雾主要分为辐射雾、平流雾、锋面雾等几种。

  

专家提醒:大雾天气如何加强防护

面对大雾给人们造成的影响,专家提醒除注意出行安全外,还应从以下方面做好防护。

大雾天气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活动,出门时最好带上薄口罩,外出回来后应该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大雾来临时,应暂停晨练,早晨一般是雾最浓的时候,此时锻炼将吸入大量有害物质,造成咽喉、气管和眼结膜病症;避免在雾中长时间跑动,由于雾中水汽多,氧气含量相对较小,而人长时间跑动时供氧需求激增,容易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

饮食要注意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如有不适,可以预防性地服用一些感冒冲剂或含片等。同时,还要警惕“湿冷”病,冬季低温下出现大雾,阻碍人体正常蒸发散热量,对肾病、结合病和慢性腰腿病都有不利影响,容易诱发关节炎。因而要多穿衣服,注意防潮保暖。

大雾天气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靠室内煤炉取暖的人们要做好通风措施。

  

谨防大雾的“隐性危害”

大雾天气对陆、海、空交通运输造成不便,这种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河北省气象台专家告诉记者,雾对人类的危害并非仅仅如此,它还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和电网安全构成“隐性危害”,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雾有较强的吸附性,雾中含有的各种酸、碱、盐、胺、酚、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起雾时气压低,有害物质容易聚集在某个区域,组成雾核的颗粒很容易被人吸入;同时,大雾还造成空气中含氧量降低,人们在呼吸时感到胸闷。这些有害物质刺激人体的敏感部位,容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一些过敏性病症,雾中的一些病原体还会导致头痛,甚至会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对于年老体弱者还可能危及生命。

雾天风力微弱、空气污染加重,空气相对湿度大,当室外气温明显增高,居室内烟囱排烟口处烟雾的温度接近或低于室外的环境气温时,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扩散受阻或外逸缓慢,有时甚至发生住室内倒灌烟的现象,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长时间的大雾遮蔽了日光,妨碍了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使作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储量减少。大雾造成来自日光的紫外线减少,容易使作物遭受虫害。在农作物、水果、蔬菜生长过程中粘附上有害雾滴,不仅会使果实蔬菜长斑点,而且能促进霉菌的生长。多雾的地区,日光照射时间不足,会使作物延迟开花,生长不良,从而影响或减低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浓雾还会引起输电线路短路、跳闸等故障,造成电网大面积断电,这种现象叫做“雾闪”。沿海地区的平流雾中含有大量盐分,遇到输电线路上的绝缘瓷瓶,盐分便会大量聚积,引发“雾闪”,也容易造成断电事故。“雾闪”会使电力机车停运、工厂停产、市民生活断电。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