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动深耕梦想,用坚持抵达远方
——专访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优秀校友樊后宝
本站讯【编者按】学术之路,如行旷野。樊后宝从工商管理庭院,穿行经济学阡陌,终叩地理学之门。每一次跨越,都将过往风景熔铸为新视野。如今步入南京大学殿堂的他愿将论文写在大地上——这份从泥土中生根、在风雨里舒展的成长,恰是学术路上最动人的风景。
人物简介:樊后宝,男,2000年生,江西九江人。2022年获宜春学院管理学学士学位,2025年获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地理学专业2025级博士研究生。其学业期间表现优异,曾获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江西省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提名奖等多项荣誉;在《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等科研课题3项,获“挑战杯”等学科竞赛奖项10余项;多次在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等会议上进行分会场汇报,2024年暑期赴万安县开展乡村振兴调研,撰写的调研报告获省级“三下乡”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

确定目标,努力前行
对许多学子而言,读博是一场需要决心与勇气的修行。谈及这一选择,樊后宝的理由清晰而坚定:一方面希望未来能在高校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在科研过程中,我逐渐发现探索未知值得长期投入。
硕士期间,他始终以读博为目标进行自我督促,在持续的科研实践中找到感兴趣的方向,与此同时,身边师长和同门的榜样力量,让他更加坚定了继续深造的决心。于他而言,博士阶段不仅是学业的延续,更是培养科研思维、提升独立研究能力的关键过程。
筑牢基石,厚积薄发
随着“申请-考核制”逐渐成为当前高校博士招生的主流方式,科研实践与综合能力愈发成为核心竞争力。樊后宝对此深有体会。
研究生复试后他便加入导师课题组,通过论文撰写、会议汇报等多种方式,不断锻炼科研能力。经过两年系统训练,第三年顺利进入申博实质阶段——联系导师、撰写计划书、梳理思路。他强调,正是前期的扎实积累,才为后续申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迎难而上,突破自我
科研之路常伴瓶颈与挑战,学习缺乏及时的正向反馈、实验结果屡屡不符预期、论文投稿频频被拒、科研与生活的平衡难以把握等等。
面对困境,他主动求变,与研究伙伴交流思路,研读最新文献寻求突破,优化实验方法,打磨论文表达,将大目标拆解为小任务——日整理数据、周精读文献、月修订章节等。微小的成就感汇聚成他前进的动力,让他在起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新程将启,步履所向
面对即将开启的博士征程,樊后宝有着清晰规划。科研上,他将聚焦耕地保护与城市发展的交叉领域,力求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并重,同时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拓宽研究视野。
生活方面,他注重规律作息,坚持运动缓解压力,寻求科研与生活的平衡。博士之路虽充满未知,但他期待在这段旅程中不断提升学术能力,锤炼意志品质,成长为更成熟的专业科研人员。
【笔者后记】真正的学术成长,既需要仰望星空的志向,更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坚持。最令人动容的,不是那些闪耀的荣誉,而是在漫长科研路上展现的韧性,在屡屡受挫时依然保持自己的节奏。这种“积小流以成江海”的智慧,恰是学术之路最真实的写照,求学旅途中最重要的不是终点的风景,而是在探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步调,并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