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巡礼丨经济与管理学院:培经世济民英才 育商界管理精英

发布者:jgxy发布时间:2025-10-17浏览次数:10

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迎评自查自建工作,不断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动展示各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等方面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优势,学校官微特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巡礼”系列专题。

 

本期聚焦的是: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院简介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前身是2000年组建的宜春学院法商学院,组建基础为原宜春农专经贸系与原宜春师专政史系。2006年,经学科专业调整,法商学院更名为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院拥有“赣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9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5人,博士(含在读)33人,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占比93%。有省“双千计划”首批引进类项目人选1人、省百千万工程人选2人、省级金牌教授(教学名师)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硕士生导师11人,为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支撑。

学院现开设财务管理、数字经济、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旅游管理6个本科专业,目前财务管理、数字经济、工商管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四个专业招生,其中,财务管理专业为教育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校级优势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教育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四星专业、校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校级特色专业。学院在校本科生1800余人,形成了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人才培养格局。


坚持党建引领,把握教学方向


学院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新时代“三全育人” 思想政治工作格局,构建“党建+”四维育人体系,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精准把握教学方向。

01

思政育人:厚植红色基因,培育家国情怀

依托赣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学院打造院级党课课程体系,开展红色文化宣讲、红色旅游线路规划等特色活动,让红色基因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师生党员参观宜春市公安局政治教育基地

师生党员集体观看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

 

02

专业育人:优化学术生态,培育复合型人才

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学院依托“华木莲”党员教授博士工作站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将前沿科研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助力学生构建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培育具备跨学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近五年“华木莲”党员教授博士工作站科研成果统计表

03

实践育人:强化实践锻炼,锤炼担当品格

制定学生党员发展量化指标体系,指标中突出实践育人权重,鼓励学生参与“三下乡”、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锤炼勇于担当的品格。

院党委书记给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

师生“三下乡”活动

03

服务育人:深化校地合作,助力区域发展

深化校地合作,聚焦宜春锂电新能源首位产业、绿色经济等地方发展需求,通过提供智库报告、企业咨询等智力支持,将学院科研与教学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动力,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聚焦专业建设,提升育人水平


专业建设成果显著,财务管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获批教育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全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再获省级四星级专业。

为响应江西“一号发展工程”号召,学院主动布局新兴专业,于2023年成功申报并开设数字经济专业,进一步完善专业体系。同时,为落实国家对高校专业设置动态调整的要求,对应用性不强或供给过剩的经济学、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专业,分别于2023年、2025年停止招生,持续优化专业结构。

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模式

 

学院坚持落实OBE教学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从教学团队、“赛-教”融合、实践教学等多个维度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01

打造优质教学团队

以一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团队建设。2019年《基础会计学》获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2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团队获评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2023年《中级财务管理》获批省级线上一流课程,2023年市场营销专业的《市场营销》课程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教学团队。


02

深化课程与行业融合

将课程体系与行业实际需求深度结合,增加实践实训课程比重,大力推广应用型教材使用,推进实习基地与企业“双轨共建”,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行业发展同步。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走进企业


《经济应用文写作》获省级一等奖

03

 

搭建“校内+校外”双实践教学平台

校内打造高度仿真实验室,配备专业软件模拟财务管理、数字经济、企业运营等场景,每学年开展为期一周的集中性实践训练,各专业开设专属实践项目;校外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建校企合作基地,通过邀请企业高管进课堂分享实战经验、组织学生开展市场调研等,全方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综合实验中心


邀请企业学长进课堂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周开展创业项目大赛

04


注重“赛-教”融合

精选契合专业课程的学科竞赛项目,选拔优秀学生组建参赛团队,由教师全程指导。赛后,将竞赛中的经验教训、创新思路反哺教学内容,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


“赛-教”融合成果


优化师资建设,打造双师型队伍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学院拥有“双师”教师44名,引进企业导师10余名,组建“教授+博士”教学创新团队5个,主持横向课题20余项。通过“教学-科研-服务”的良性循环,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也为学生带来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经验的教学指导。


创新培养路径,提升就创能力


01

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

学院倡导以竞赛融合科教,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就业创业能力。近三年,学院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赛事280 余项,获奖近300余项,获奖人次达1100余次,参与学生 780余人。尤其是2024年在江西省大学生管理案例分析大赛中斩获全省本科组唯一一项特等奖,充分彰显了学院人才培养的扎实成效。


02

鼓励学生踊跃申报双创项目

学院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通过项目实践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为未来职业发展或创业奠定基础。



03

大力推动“双证融合”

鼓励学生根据专业特点,积极获取“学历证+职业资格证”,如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证、导游资格证等,实现学生能力提升与社会认可双突破,全面提升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学院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毕业生升学质量较高,不少学生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就业去向多元,众多毕业生考取税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纪检监察、财政局等行政事业单位,或入职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优质企业。

办学至今,学院已培养一大批分布在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优秀校友,他们致力于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不少校友已在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等单位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2018级经济学王彦浩考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生


2020级旅游管理邵凌考入中国社会科学大学研究生

 


审核评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