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言西周,从那烽火之中窥探一二,可怜红颜女子却承担战火,背负亡国骂名。饭后谈资里的烽火,爝爝烽火后的褒姒,且从烽火评褒姒,于褒姒看历史。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对烽火戏诸侯一说提出了疑义:“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诚然,这狼狈的诸侯并没有可笑之处,反而是对一代亡国之君的嘲讽。这也许才是褒姒所笑之处,安意如在《美人何处》中亦说:“西周的太阳陨落了,于这个美人一笑之中,这个王朝那么重,她却这样轻。”在封建礼教禁锢的王朝里,她们只是历史的一阵风,使烽火在瞭望台上燃起它最炽热的本真。
我们总是相信着前辈给我们编造的假象,却没有人愿意去窥探它背后的真迹。不负责任地放大一些女子的作用,以将建国的荣誉亦或是亡国的罪过强加于她们身上。历史是真实的,烽火后的嘲笑,就没有泪水和心酸,就没有恐惧和担忧吗?
我们不曾考究当时褒姒的心里是如何想的,也无法考究,只是将它作为一段无法解开的传说,慢慢体味。
——朱思菲
(责任编辑:江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