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专访】高龄博士跨界理科 突破重要科研难题——访我院优秀教师杨钰桦

发布者:jgxy发布时间:2017-11-14浏览次数:747

本站讯学生记者 严舒炀 黄雯静【编者按】2016年5月4日,杨钰桦在国际高水平期刊ACSNano发表了一篇论文,在他的朋友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年轻的85后博导更是特地发了一条消息祝贺:“恭喜杨博士,一个文科生加入我们课题组,勤奋踏实做了一年多,终于发表了两篇包括ACSNano在内的文章。”湖南大学官方评价:“这是国际上首次报道基于细菌吸收制备高容量、长寿命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个人简介:杨钰桦,男,汉族,祖籍江西九江,先后于南昌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读本硕,毕业后到院任教十年,2013年,杨钰桦有了读博的想法,2014年顺利考入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成为了一名博士。在读博期间,杨钰桦研制了一款长寿锂电池,打败了工业中常使用的普通锂电池。2016年5月,杨钰桦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期刊ACSNano发表论文。


博士前篇:普通高校的文科教师

杨钰桦老师在考博前是院的一名市场营销老师,他在学术上孜孜不倦,更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他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精彩的学术知识,更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与心得分享出来。

杨老师感慨自己多年来的教育心得,他说,平时上课会多举例子或简单的案例,有时候上课的过程中结合当今社会现象说说自己的观点,或者和同学们探讨一下。杨老师认为教育的可贵之处在于经验的传承,每一个老师都是一个开挖不尽的宝藏,而每一位学生都有无限的潜能。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用在杨老师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诸葛亮在《诫外生书》中说过:“志当存高远。”在我校任教10年来,渐渐发现读博是身边很多同事,同学的发展趋势,时时思考认真地分析自身的情况、未来,与妻子女儿商量后便决定地走上了读博的这条艰辛却意义重大的道路。


博士进行篇:跨界后的博士生活

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杨老师选择了物理学这个专业,主攻凝聚态物理方向。之前他在我校教的是市场营销,这可是偏文的专业,那么为何杨老师会选择攻读物理这个方向?原来杨钰桦老师在南昌大学本科期间学的是物理相关方面的专业,此后他又于北京邮电大学读市场营销方面的研究生。万事开头难,虽然杨老师在本科期间读的是物理相关专业,但是时过境迁,20年后的物理与原来的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研究涉及的是一个交叉学科,物理化学涉及的内容都有,在研究过程中不懂的只有查资料才能将其攻下。可想杨老师是花了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时间、精力、脑力来学习知识。

在湖南大学读博期间,博士导师给杨钰桦老师选择了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锂电池。杨老师花了五个月的时间,制备出长寿锂电池,在循环2000次后容量几乎没有衰减,这是普通锂电池所不能及的。

杨老师说:“我对这个科研项目还是很感兴趣的,毕竟国家也在大力发展新能源。”而当笔者问该科研项目是否带来一些经济效益时,他徐徐地说:“我们主要是做理论研究,所以经济利益目前还没有,从理论到实际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而且我们主要是做理论研究,应用方面的研究目前我们还没这个精力,我们旨在寻找各种能够做电池的高性能的材料。”

2016年的五月初,杨老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期刊ACSNano发表论文。当初杨老师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写初稿,后来导师觉得写得不好,就全部推倒重来,我们难以想象当一篇完成的稿子被推翻后杨老师的内心是多么失望,但是为了使稿子更加完美,不得不一步步慢慢修改稿子。

最后材料做出来中间要经过很多步骤,其中有些关键的步骤不是那么容易做出来的,譬如细菌的培养、譬如抽滤、譬如材料清洗,对从事生物的人来说就比较简单,而对杨钰桦老师来说就得去花比常人多得多的心思学。

    2013级博士生于馨智说,他们几个博士生一周七天基本都待在实验室,只有长假才会休息一两天,但杨钰桦比他们都要努力,“我们一般晚上10点就走了,他要十一二点才走”。

2016年5月份杨钰桦老师的研究报道发布在国外的刊物上后他很开心。杨钰桦老师的导师也非常欣慰,因为导师明白将一个对研究方向一点不懂的人培养出来还获得成就不是太容易的。                             


博士心得:感谢生活不能停止奋斗的脚步

当笔者问到杨钰桦老师经过了三年读博和之前想象中的读博生活有何不同时,老师谈到要比想象中的要艰难些,其他的博士生都有基础,他基础差一点,只能够多花点时间来弥补。虽然很忙,但是在准备读博的时候已经有心理准备了,也过得很充实开心。

“希望在读博剩下的时间里再发表一篇文章在科研刊物中。此外在读博期间没做过一次兼职,虽然读博国家有一定的补贴,但是家人的鼓励才是支持我读博的一大精神支柱,十分感谢我的家人,特别是我的妻子”。在课余时间,杨老师也会忙里偷闲,花半天的时间去湖大附近的岳麓山和公园散散步,放松心情。

当我们聊到坚持或是放弃博士时杨钰桦老师自我调侃般地和笔者说:“当然是要拼了啊,不然博士证书都拿不到喽!”也许就是这种信念一直支撑着杨钰桦老师走下去的。

对于将来是准备工作还是继续深造仍处于纠结的同学他坦言,:“说实在话,这也挺困扰我,只要不打算从事学术或技术研究方面的工作就没必要非读个硕士或博士。社会也是有学问的地方。好早的时候我就是打算读个硕士就算了,后来来到学校了,种种原因就读了博士了。”


笔者手记:杨钰桦老师是一位勤劳刻苦的学习楷模,虽然因为年龄原因他要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甚至是更多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但是他做到了!而且在成功的同时不忘创新,制备出长寿锂电池。在采访结束后,笔者偶然得知,虽是深夜,但是杨老师仍然在实验室工作,他的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学习。至于博士生涯结束后,杨老师表示自己还是想回家乡来当老师。




责任编辑:江晓兰 程哲民



校友工作